【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二屆社會科學普及第二季度活動周“北疆講壇”系列——內蒙古師范大學社會科學普及“七進”活動三】
本網訊(文/圖 張偉 劉藝琳 包佳敏)6月13日,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二屆社會科學普及第二季度活動周“北疆講壇”系列,在呼市新城區文化體育廣播電影電視局開展,共作兩個講座。內蒙古師范大學科技處副處長、教授王建莉以“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題,首先解讀了習近平同志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然后深入闡釋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王教授談到如何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是當前的一個理論熱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以來治國理念的重要來源。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和精神力量,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它也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和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的根基。王教授認為,我們對待傳統文化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她進一步從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心態文化四個方面闡釋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以中國古代飲食文化、二十四節氣、古代婚姻制度、車制、陰陽之道等為例,上溯先秦,下迄當今,講述深入淺出,給聽眾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呼市新城區民族宗教事務局副局長趙子陽作第二個講座,題為《大青山的文化內涵和價值》。講座重點圍繞大青山的名稱流變、大青山的文化內涵等內容展開。在歷史上,大青山有陰山、秦山、大斤山、黑山、祁連山、天山等16個名稱,這些大青山不同名稱的文化內涵散落于各種文化歷史典籍中。講座還從物源學、地理學、人類學、經濟學、生態學等角度,揭示了大青山的歷史發展過程。大青山是一座歷史古遠、地理作用特別重大的山脈。它孕育了內蒙古的人類始祖,是神奇的“帝王之鄉”。它自古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天堂”和兵家必爭之地。現在它是內蒙古的紅色革命圣地,是被習近平總書記譽為“世紀動脈”的草原絲綢之路的關鍵連接點。這些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大青山甚至內蒙古旅游文化融合發展的寶貴財富。講座內容很多是聽眾以前所不了解的。講述本土文化故事,增強了人們對于大青山的文化自知,提升了文化自信。
本次活動由內蒙古師范大學社科聯、盛樂大講堂、呼市新城區文化體育廣播電影電視局、呼市新城區民族宗教事務局、呼市新城區文聯、呼市新城區文化協會承辦。自治區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科普部部長朱浪參加了會議。呼市新城區文化體育廣播電影電視局局長馬麗萍主持。參加講座的主要有呼市新城區文化體育廣播電影電視局、呼市新城區民族宗教事務局、呼市新城區文聯、呼市新城區文化協會領導及工作人員,還有保合少鎮、新城區所屬各街道辦事處及社區(村)文化站(室)領導及工作人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