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103 周年之際,為進一步表彰先進、弘揚正氣,激勵全校各級黨組織和黨員,7月24日起,“內蒙古師范大學微官網”陸續展播各學院被授予2024年內蒙古師范大學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基層黨組織的先進個人、單位相關事跡,一起來看——心理學院。
先進基層黨組織

心理學院黨委下設五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18名,其中教工黨員30名,占教職工總人數的88%。學院黨委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突出強化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努力實現黨建與業務“一融雙高”。
一、突出政治統領,形成黨建引領發展的思想共識
學院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堅持用黨的最新理論創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形成黨的領導“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的工作格局。選優配強黨支部書記,切實發揮“領頭雁”作用,1名支部書記獲全區高校課程思政教學大賽一等獎。探索“黨建+研學”模式,提升學生黨支部活力。實施黨員發展質量工程,加強對高層次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
二、堅持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推動事業高質量發展
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實現深度融合。獲批心理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保持在全國前40%。《心理學導論》入選為國家級一流課程。引進“雄鷹計劃”等高層次人才14人,博士學位教師占比83.3%。開展有組織科研,獲批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實現零的突破;承擔國家級項目5項,省部級項目30余項。2項成果被教育部采納。
三、堅持黨建引領育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堅定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五融合”育人模式,培養“有情懷、會講課、善咨詢、能管理”的復合型人才。2支學生志愿服務隊分別入選全國大學生西柏坡精神志愿宣講團、延安精神志愿宣講團。獲批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6項(國家級2項),教育廳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6項(博士3項),獲大學生“挑戰杯”競賽自治區級二等獎2項。2名研究生獲全國專業教學技能大賽二等獎,實現國家級獎項的新突破。
優秀共產黨員
01

張金鐘,男,蒙古族,1975年6月生,200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心理學院學生工作與就業辦公室主任。
該同志自參加工作以來,堅守職責,心系學生,始終嚴格要求自己,處處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他全面負責學院本、碩、博500余名學生的日常管理,經常深入學生宿舍,關心學生學習生活,策劃開展學生各類活動,精準識別并幫扶支持貧困學生,組織評獎評優,管理助學金與貸款事務,嚴格審核畢業生信息,辦理畢業手續,提供就業指導,詳細登記畢業去向。組織參加學生各類黨團活動200余次。先后獲得“愛崗敬業先進個人”“管理育人先進個人”“就業工作先進個人”“全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等榮譽。
作為一名黨員和一線輔導員,始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主動承擔學院教學評估、師范類專業認證、班主任工作等其它多項工作。教學管理兼顧,努力提高教學和管理中的育人效果,切實把中國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貫穿于本職工作中。
優秀黨務工作者
02

楊曉峰,男,漢族,1976年10月生,199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副教授,現任心理學院教工第一黨支部書記、心理學系主任。該同志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立足本職,恪盡職守。
深化理論武裝,加強組織建設。該同志能夠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利用內師在線創建線上學習平臺,創新政治學習方式。規范落實“三會一課”制度,認真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嚴肅支部黨內政治生活。做好黨員發展工作,確保黨員發展質量,發展青年博士教師黨員2名。
聚焦學科發展,將黨建與業務緊密結合。該同志堅持黨建與業務全面融合,持續以高質量黨建激發隊伍內生動力。支部被評為學校“最強黨支部”“堅強堡壘支部”和“雙帶頭人”書記工作室;《心理學導論》入選國家級線下一流本科課程;支部教師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青年課題1項,教育部產學研合作項目、教指委教改項目等課題8項;順利完成師范類專業二級認證進校考查工作;獲首屆課程思政教學大賽自治區一等獎1項。
堅持群眾路線,關心學生發展,參與社會服務。該同志能夠立足支部工作實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切實解決學生的“急難愁盼”問題。利用自身專業優勢,積極參與社會服務,為本校師生開展心理咨詢與輔導,為自治區各級各類人群的心理健康調適做出貢獻。
圖文:心理學院
編輯:管嘉藝 初審:劉燕榮 復審:邊建平 終審:王志強